余雁:专注木竹产业科技创新的“绿色使者”

来源:投注平台发布时间:2021-05-06作者:2019级轻化工程专业 唐书耀 2020级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 童顺兰/文 编辑:曹佳奕创建部门:投注平台

人物简介:余雁,教授,博士生导师,福建农林大学材料工程学院副院长,先后获得“国家林业局优秀共产党员”“全国生态建设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入选国家级领军人才、“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林业局百千万人才工程”等人才计划。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从古至今,木竹材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建筑到家具乃至文人的笔下,都有它们的身影。今天,绿色发展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通过现代科技手段让传统材料焕发新的生机,正是余雁数十年专注和坚守的事业。

新时代呼唤绿色发展

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碳达峰和碳中和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十四五”是实现碳达峰的关键期、推进碳中和的起步期,余雁认为,自己的研究有助于国家碳达峰和碳中和战略目标的实现。

指导学生

余雁的研究主要以木材、竹材为对象,揭示影响木竹材料性能的关键因子,开发相应的高值化利用技术,并致力于实现商业化应用。“木材、竹材制品一直是生活的必需品,具有很多优点,比如具有吸引人的外观、绿色环保、可持续等。但也有明显的缺点,比如耐候性不好,对光照、冷热、水分、细菌等造成的综合破坏耐受能力较差。”为了克服这些缺点,余雁带领团队长期聚焦木竹材功能化研究。“木竹材的功能化就是针对实体木材和竹材,用物理、化学的方法对这些材料进行功能改良,克服它的缺陷,拓宽其应用领域并延长使用寿命,从而减少碳的排放。”余雁带领团队在国内最早开展了木竹材糠醇改性技术研究,研发成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催化剂体系,完成了产业化中试。其研发的糠醇树脂改性技术让木竹材制品的生物耐久性和使用寿命获得了显著提升。此外,他领导的团队在国内最早开展了竹材表面无机纳米功能化的应用基础研究,使竹材在完保持天然色泽和纹理的同时,具有超疏水、强抗紫外及抗菌性等特性,开创了国内木竹材料表面纳米功能化研究的新领域。

“实现木竹材高效的功能化改良,不仅要寻找新型、绿色改性剂,还需要对研究对象—木材和竹材的多尺度结构和性能关系有着深入的了解,从而更好地解决改性剂在木竹材内部的分布规律、作用形式等关键科学问题。”余雁说,他和团队在国内最早开展了木竹材细胞壁力学性能测试技术开发及应用的基础研究,攻克了单根植物短纤维力学测试国际性难题,研制成功国内首台植物短纤维专用力学测试仪并实现商业化生产;在国内最早将纳米压痕技术引入木材科学研究领域,首次实现了液体环境下木材细胞壁的纳米压痕力学测试,创新了测试方法学。该技术体系已经在木材细胞壁性能与结构关系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在树木发育、木材改性、木材胶合、木材力学性质早期预测等众多领域也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几十年如一日专注于木竹材高值化利用研究,余雁获得了许多荣誉。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次、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次、梁希优秀青年科技论文二等奖2次;2015年入选“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南雁归来正当时

“来到福建农林大学对我来说也算是回家了。”余雁的小学时代是跟随父母在福建林学院——福建农林大学前身之一度过的,后来因为父母工作调动离开了福建,先后在中南林学院、北京林业大学、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完成了本科到博士学位的历程,之后在国家林业局国际竹藤中心从事研究工作,直到2019年3月作为学科高层次人才被引进福建农林大学材料工程学院任教。谈起来到福建农林大学任职的原因,余雁说:“我小的时候是在福建林学院生活的,所以对于福建农林大学有着自然的亲切感。人到中年,对亲人和家乡的思念愈发强烈,促使我想把家安在这里。”

很多人不理解余雁为什么放弃北京优厚的科研条件回到福建,余雁却觉得找到了更加适合自己的土壤,“福建是我国竹资源最丰富、产业规模最大的省份,对发展竹产业发展很重视。福建农林大学作为特色明显的地方院校,在竹材研究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材料工程学院近几年的发展势头也很强劲,林业工程学科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名列前茅,这些都给了我极大的信心。”

在实验室

福建农林大学林业工程一级学科创建于1958年,老一辈著名专家打下了扎实的基础,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现已在国内具有较高的影响力。近几年,随着老教授的陆续退休,人才梯队面临断层危机,余雁的到来也为学科发展输送了新鲜的血液。“年轻的时候在北京求学、奋斗,学有所成时回报家乡,这不仅是我个人的意愿,也是家人的期待。”余雁说。

“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的努力和积淀,要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余雁回顾自己一路的奋斗生涯感触颇深,他希望自己的经历也能给青年学生一点启示,“对专业兴趣的培养需要一定的时间,我也不是一下子就喜欢“木材科学与工程”这个专业,更不是一上大学就知道我的人生会和这个行业绑定在一起。”余雁非常看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前景,他希望有更多的学生能发自内心地热爱这个专业。“我们的专业是大有可为的,因为木竹产业从本质属于绿色低炭行业,并且产业规模巨大,就业岗位多。也许目前从事这个行业较难找到一个高收入的职位,但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变革,只要你够努力、能坚持,把自己打造成行业的优秀角色,就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余雁鼓励青年学生要增强专业认同感,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对待所学的专业、对待今后从事的绿色事业。

三尺讲台天地广

立德树人是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立德是树人的前提和基础,树人是立德的指向和目标。余雁认为,对大学老师来说,树人要先立德,要培养学生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崇高的家国情怀、优良的道德品质,这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学生对老师的第一印象都在课堂上,尤其对本科生来说,老师日常和学生的交流机会并不多,课堂就是立德树人的主战场。”余雁表示,“我们现在提到的‘课程思政’,要求老师上课的时候能巧妙地发挥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引领、政治教育功能,让学生们形成正确的‘三观’,这种教育是潜移默化的。”

在课堂上

在余雁看来,新时代的课堂教学,应该全方位、深层次地彰显立德树人的价值,将立德树人融入并贯穿课堂教学全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育人理念,尊重和关爱学生,既要传授基础知识和技能,还要特别注重情感态度的传递与价值观的培养。“对学生充满仁爱之心、尊重学生,这是教师这个职业的基本素养,站在课堂上要时刻警醒自己。”

关于研究生培养,余雁认为要特别注意因材施教。余雁说:“研究生的个性和本科专业背景各异。有的同学动手能力强,有的同学善于计算模拟,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我们做老师要做的就是看到这些长处,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他们的培养计划。我们不能指望每个学生都要达到自己心中所谓的优秀标准,但要注意,底线是他们至少要达到培养目标相应要求,只有这样因材施教才是有意义的。”

“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重点和培养目标是不同的。”余雁在学院分别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课程,他认为两者的教学侧重点有很大不同,“万丈高楼平地起,基础一定要打牢。”本科生的学习是学生未来发展的基础,对于本科生他更注重关键基础知识点的讲授,以及通过科教融合培养学生的兴趣;对于研究生的教学,更注重的是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希望学生能多提问题,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样重要。此外,对学生科研诚信观念的培育是研究生培养绝不可忽视的环节。”

“对于学生的教育不仅仅只是在课堂上,也存在于平时的生活中。”余雁认为,无论在课堂上还是课后,对学生的尊重、关爱、耐心都是师德的基本要求。“谦逊、耐心,认真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并长期坚持。”在余雁看来,把育人的经验总结出来并不难,难的是那一份坚守初心的信念和矢志不渝的决心。

“天空没有留下翅膀的痕迹,但我已经飞过”。无论是做科研还是教书育人,余雁都希望倾注全部心力,换来绿色春天。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返回原图
/